各類研究


有在認真玩老筆的朋友,多少都聽過Coin Filler 「錢幣上墨」。實際上Coin Filler是L.E. Waterman在1913年的作品。基本上就是在筆桿上挖個類似拉桿大小的洞,然後把錢幣往洞口壓下去,就會壓縮墨囊完成上墨的動作。實際上的感覺跟Conklin的月牙上墨有點類似,不過相較起來感覺月牙上墨似乎比較方便一點。只是一直以來Coin Filler一直是書上的一個名詞,在現實中幾乎沒有看過這筆的存在。

直到不久前發現了Coin Filler的Coin。這點令我感到十分的驚訝。我一直以為Coin是利用當時的錢幣就可以直接上墨,沒想到原廠竟然有生產專用的銀幣。而每個銀幣上都有一個專屬的號碼。「不知道這樣算不算限量?」,下方的照片就是兩個不同的coin。而銀幣上的洞則是用來與鑰匙或錶帶串在一起。估計銀幣的稀有程度絕不下於筆,這資料可是連書上都沒有看過的。

照片的主人Mark( http://www.elementsgallery.com )很大方的同意我使用這資料。在這裡特別感謝。

Waterman Coin-Filler
Waterman Coin-Filler
Waterman Coin-Filler
Waterman Coin-Filler

七彩賽璐珞
賽璐珞的花色一直是廣受筆友所喜愛的。從賽璐珞出現以來一直沒有其他材質的花色表現能與賽璐珞相提並論。但究竟賽璐珞在色彩上的變化能到什麼樣的程度呢?這點一直缺少明確的說法。我記得以前曾經聽說過一種說法是賽璐珞混不了四色以上,相信這筆的出現會讓這種說法需要更多的說明。我隱約有印象好像在哪本書上看到過花色的名稱,如果翻成中文應該稱為末日顏色,但實在無法確定,僅供筆友考。照片中的筆為不知名的筆廠所生產,筆桿上並沒有印上任何的記號。而金屬部分處理得並不理想,估計當初並不是高檔筆。整體的感覺跟之前所介紹過的無名鋼筆有著說不出的神似,我高度懷疑這是同一家筆廠的作品。而筆尖上則印著Special Alloy Made in USA,到底是怎麼樣的合金又是另一個迷。是什麼樣的筆廠在鋼筆的黃金年代裡而行了這樣令人吃驚的花色但卻不印上任何的商標。為何不作鋼尖而要費心採用special alloy?我覺得這筆的身上有著令人好奇的矛盾。這個謎題的答案,有待所有的筆友一起追尋,而鋼筆蒐藏的樂趣也就在這追尋的過程中。
七彩賽璐珞
七彩賽璐珞
七彩賽璐珞

Conway Stewart 22
這筆以前簡單介紹過,我把以前的資料和想法重新做了新的整理。

傳說中CS22只生產200支,但我每年都會在ebay看過好幾次,只不過多半狀況不好,問題多出現在原本象牙白的筆桿泛黃,變色,但即使如此這筆還是不便宜,對於經點的筆款,筆友們還是願意一擲千金。照片中的筆是我看過狀況算是較好的,價格也還在能負擔的價位,於是便收了起來。其實不久前我也曾我看到全新的CS22,但昂貴的價格實在令人不敢高攀。這幾年Conway Stewart也做了復刻版「原廠照片連結」,只不過價格高得難以想像,可以說是把筆當作珠寶或藝術品來賣。這點我個人認為是十分可惜的一件事。Conway Stewart在老筆市場其實還有不少的玩家以及使用者,如果能將這復刻版的價格控制在一定金額以下,必然會引起筆友的爭相收藏,而CS在筆友心目中的品牌價值必定大大提昇,可惜原廠選擇了前者,但原廠應該也有他的考量就是了。

許多書上都有CS22的照片,但多半僅提到他的稀有性很少有其他的敘述。看到CS22就會讓我想起Namiki。早在1925年並木龍介(Pyosuke Namiki)就開使用日本傳統的漆器技術於筆管上。相對於日本,同時間的美國筆則是在金屬上做雕花甚至鑲鑽的裝飾。但在短短的幾年內,這樣的設計就傳到英、美等國。到了1930年Dunhill Namiki就問世了。我感到很困惑的是英國既然在1930年前後就見到了在筆桿上繪畫的美麗,為何一直到了1950年代才由CS製作了這支筆?而且只做了一支。有種可能的說法是供料不易,怕麻煩是種可能。當然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但我還是會想到如果CS出了一系列的英國風系列,對後世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不過到了1950年代拉桿上墨也該走入歷史了,也許該說的是這筆生不逢時吧。

「後記」很少筆的產量像CS 22一樣一直被筆友們所討論。最近看到一位筆友的留言指出在WES No.55曾經登過一段文章。內容是在歐然的機會發現了在Conway Stewart工作非常久的員工。根據該為員工的記憶,該批產品因為塑膠原料的供應問題僅生產過一次。訪問人員進一步詢問每批塑料所能生產的鋼筆數。根據 該為員工的說法每枝筆僅能生產1700-1800支筆,最多不超過2200支。如果該為人員的說法屬實,CS 22的數量就應該是2000上下,而非一般書上寫的200多支。這樣的說法也被國際上的玩家所認同。相信這樣也可以解決許多玩家心中的迷惑。

[此圖徵得所有人Michael同意轉貼]。

流動性最近有筆友問到防彈墨水的流動性的問題。筆友表示似乎在某些筆上流動性沒問題,在某些筆上似乎表現不佳。關於這個問題與我們的判斷相同,問題出在筆舌,這兩天原廠有了更明確的回覆,主要的問題是在於筆舌。墨水的流動其實也是在筆舌上利用毛細現象持續供墨到筆尖,傳統的硬橡膠筆舌在這方面的表現較理想,也因此供墨較沒有問題。而現代的塑膠筆舌則利用酸蝕來使得水基型的墨水能利用毛細現象供墨,在這方面Pilot, Platinum以及Sailor都有部分的筆舌酸蝕處理得很好,但有些牌子的筆舌則處理的不好,甚至沒有經過酸蝕的處理。從外觀來看,經過良好酸蝕的筆舌會呈現霧狀,不會反射光線,相反的酸蝕處理不好的筆舌則會有光亮的表面以及容易反射光線。有些牌子的筆舌甚至沒有經過酸處理,這些牌子的墨水通常會添加洗劑等添加物來增加流動性,但是當其他沒有添加這些物質的墨水用在這些筆上時同樣的仍然會有流動性的問題。另外Noodler方面也提到,調整筆尖夾痕[tine]也是可以改善流動性的方式之一。當筆尖夾痕過緊時也會影響到墨水的流動,調整則是以光線能透過筆尖夾痕為標準。最後原廠建議定期的用1/2的家庭用阿摩尼亞混上1/2的清水來清洗筆舌,有時墨水的流動不佳的情形這樣就解決了。希望以上的說明能讓筆友對於墨水的使用能有更深入的瞭解。

不列塔尼亞藍實際的測試:之前有筆友反應流動性不佳的Britannia’s Blue Waves
隨機我挑選了一支多年前買的一支平價Waterman來測試。很幸運的經過三個禮拜的測試,每一筆仍然都能順利寫出,非常漂亮的藍色。完全沒有斷斷續續的現象。除了這支筆外還此測試了Parker51,曾有第一筆乾掉的情形,滴了一滴水在筆尖問題獲得解決。另外還有幾支老筆,基本上也是沒問題。實際上筆舌的流量好不好,這瓶墨水下去可能馬上就見真章了。整體而言但我們還是必須說,這瓶墨水對筆舌的要求較高,最好挑選筆舌流量佳的筆搭配使用。
Waterman
Waterman
筆蓋的密和度非常好,經過了三個禮拜,墨水完全沒有乾掉的跡象,另外在書寫時也沒有第一筆寫不出來的現象,這支筆的表現讓我印象深刻。
Waterman

no name
有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位玩家要賣一支沒有牌子的鋼筆。在網路上隨時都有品牌不明的鋼筆在拍賣中,一直沒有注意到還有沒有品牌的。在那個年代多少都會在筆桿或是筆夾上雕些東西,完全沒有的一直沒有注意過。不過真正吸引我的是那紅色嵌著白條紋的筆桿。紅色的筆桿相較於其他色總是顯得更醒目。著名的有多福紅 Big Red, 珊瑚紅 Coral Red…….等.這樣的花色我倒是還沒見過。玩老筆,花色是重要的議題,越少見的就越值錢「當然這樣的法則限於名牌」,至於一些小牌子就不是這樣了。不管怎樣,這筆的確是引起了我的興趣,反正價格也不高就買來玩玩看。終究沒有名的筆的確是比那些大品牌粗糙了一點點,筆身的光滑度比普通差一點點,大概就是這樣才沒有刻品牌吧。儘管如此,紅色的賽璐珞依然搶眼,而筆尖、筆夾以及拉桿也很正常的運作著。實際上不夠光滑的表面也不是問題,真的要光滑用沙紙磨一磨很快就光滑了。但一支50-60年以上的老筆還是盡量讓他維持原貌吧。所幸他是沒有名,要是刻上美國的四大品牌可能身價就不是這樣了。
no name

硬橡膠是鋼筆史上重要的發明之一。因為有了硬橡膠,鋼筆的成本得以下降,也才促進了鋼筆的普及。硬橡膠的筆黑色最多,木紋的紅膠其次再來就是橘紅色的膠筆。說到膠筆當然不能漏了Waterman的棕、藍、紅三色膠筆但似乎只有Waterman有生產,只能歸類為特殊產品。一般常見的黑膠老筆多呈淡黑色,實際上這並不是黑膠筆的原色,原來的顏色幾乎是黑的發亮「如照片中的筆」。目前所能得知的原因是日光與熱水會造成黑膠的變色,特別在維修老筆時,千萬不要拿膠筆去泡熱水。也因為變色,在同款筆中黑色的膠筆往往是最便宜的。在玩家間黑膠是否能修復顏色一直是個話題。因為顏色一旦能修復,黑膠筆的身價當然大大的不同。目前知道的有三種作法。

一、將變色的部分磨掉,變色往往發生在表面,磨掉表面的變色部分就能顯露原色,但黑膠老筆多半在筆身上有花紋,如此的作法對筆身會產身永久性的傷害並不建議。

二、利用漆一類的東西塗在筆身上、利用深色蓋過變色的部分。這方式我嘗試過,只是要塗的好可能還是要有點功力。

三、染黑、在某個知名的專業網站聲稱可以提供將變色膠筆染黑的服務。完全不傷害到表面的紋路。有機會真的要嘗試一下。

當然還有種選擇就是保持原狀。每一支膠筆經過歲月的侵蝕都有他特有的風味。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享受這種變化也是不錯的選擇。

個人認為做一個長時間的書寫工具,黑色的膠筆實際上十分的耐看。所散發的古樸感是其他顏色的膠筆所不能比擬。另外比起賽璐珞的筆桿,膠筆握起來更舒適。1920-1930年代間美國的一些小廠在筆環上下了很多的功夫,黑色的筆蓋筆身配上各種變化的金環是我最喜歡的收藏之一。以個人的觀點,膠筆質樸而單純的美感是足以勝過那些爭奇鬥豔的賽璐珞。黑膠老筆黑膠老筆

之前介紹過賽璐珞筆身的變色主要由於乳膠墨囊污染的筆身所造成。而在實際的收藏過程中筆蓋變色的筆也是很常見。而筆蓋的變色明顯的與墨囊無關,根據觀察最有可能的就是墨水所造成。殘留的墨水乾在筆蓋上,日積月累而使得筆蓋變色。曾經發現有支筆在握位上方變色,而變色的區域與筆蓋的接觸面積剛好吻合。後來嘗試拿砂紙輕輕的磨變色的部位,竟然變色的部份又恢復的原色。觀察筆蓋也發現了殘留的墨漬。因此推論部分筆蓋的變色是長時間的接觸墨水所造成。至於從筆蓋由內到外的變色,應該已經穿透整個賽璐珞,已經是無法還原了。只是到底墨水是如何造成賽璐珞的變色目前還沒有閱讀到相關資料。如果有玩家知道原因請告知。jade greenjade greenjade green

賽璐珞的變色目前所知道的都發生在老筆身上,最會變色的應該首推綠色,Parker的Duofold以及Sheaffer或是Mabie Todd的美國老筆上都會見到,另外就是黃色混黑色的花紋Parker,Wahl,Conklin都有,再來則是Lapis Blue較常看到的應該是Duofold。而變色的原因據了解就是因為墨囊乾掉後黏在筆身上而造成賽璐珞變色,但是到目前還沒有書有明確的說明變色的原因及過程。這樣的筆只要有收老筆的玩家都會遇到。照片上的筆是天鵝少見的花色,也是賽璐珞變色很好的例子,以英國的Mabie Todd而言,變色的真的反倒相當罕見。當我在整理筆時發現到整個墨囊是完全黏在筆身上,花了不少力氣才將墨囊清除。也因此有些玩家會建議這樣的筆乾脆不要在裝墨囊以避免再度惡化。也因為多數的筆都是變色的,所以買到變色的反而是正常的。沒變色的筆通常都有著非常高的身價,一旦發現都會引起玩家的爭奪。我以為只要顏色變得不是太嚴重都還是可以接受,要不就跟大家一起去搶那些極罕見的未變色筆。顏色變得太嚴重的最好就不要碰了。Mabie Todd Jackdaw

Nibs Problem
最近筆友又討論到筆尖粗細的問題,這是個敏感的議題,之前也談過好幾次。畢竟筆尖的好壞對一支筆的評價有重要的影響,嚴重的可能影響到品牌價值。但我以為還是有理性討論的空間。筆尖的粗細是個很重要的議題,特別是對於使用象形文字的我們,過粗的筆尖會使得文字看起來過度豐腴。請注意本文討論指的都是日常的使用,不涵蓋怡情或是享受書寫的樂趣。

筆尖的粗細對於新的筆友應該是首要重視的問題,因為新的筆友多半從原子筆使用者轉來,而原子筆的線條普遍是比鋼筆細得多。因此新筆友常出現所謂筆尖太粗的問題,過粗的筆尖對新筆友是非常大的困擾。而所謂的太粗有兩個意涵,其一、明明該用F尖結果用成B尖,當然是太粗。其二、出墨量過大、買得確實是F尖但寫出來像M─B尖。

第一個問題比較好解決,日常使用下我們多半是使用F尖(如果以日本的筆尖分級則稱之為中尖),若是主要拿來簽名則可以考慮M─B尖或是更粗的。端看需求。所以只要是日常使用F「或日本的中尖」是安全的選擇。

第二個問題就比較麻煩,也是這次的主題。而我也有過切身之痛,我的第一枝筆就是Pelikan的筆,F尖屬於出墨偏大的那種,拿來寫沒幾次就收起來了,主要因為墨會透過記事本的紙,而且線條也太粗。當時實在是不習慣,之後碰過更多同牌的筆出墨量的設定似乎都不盡相同,簡單的說就是原廠的出墨量設定似乎不穩定有大有小。之後又收了Monblanc的文學家,出墨更大,說明書上說可以免費換筆尖,於是我便拿到台灣分公司去換筆尖,結過分公司說換筆尖免費,但一支要收2000元的來回運費,我一共換了兩支花了4000元,當筆回來,跟原本的還是差不多,墨的流量稍稍減少,是快感覺不出來那種稍稍。非常不愉快的經驗,讓我對品牌的好感度下降不少。所幸對鋼筆還算蠻有熱情,另一方面經濟負擔也許可,不然玩筆的這條路可能就已經走到底了。這些牌子應該是許多筆友都會遇到的,新筆友參考方案有幾個,

購筆前

一、購買前對於筆尖的狀況最好要完整的瞭解。可以請賣家敘述或提出問題。
二、找有商譽的的筆行,試到滿意再買。
三、在未知的情況下EF尖也許是安全的。目前還沒有聽過EF尖有過粗的問題。
四、使用早期的筆比方說1980年以前的似乎這方面的問題不顯著或是沒聽說。
五、日用筆乾脆就考慮從日本筆入手,筆尖非常穩定,目前尚未發現這方面的抱怨。

購入後

一、發現異常立刻請筆行處理,不要拖太久。
二、用較高品質的紙,一些高品質的紙會某種程度改善這種狀況。
三、網路買的花錢請專家調整。
四、有種說法是使用較濃稠的墨水,我還沒有試過。

至於為何廠商會把出墨量調大?目前還沒有看過書上提到這點,不過,出墨量大有個明顯的好處,就是筆尖會顯得比較滑順、,特別是細尖。通常細尖都比較刮紙。是不是利用這點來改剛出廠時筆尖不夠滑順的問題?事實如何無從得知。但是日本筆、OMAS以及部分筆廠都可以做到細尖筆尖一樣很滑順,出墨量也很穩定。簡單的說,個人認為有部分的大品牌,在出墨的穩定度上的確是比不上人家。

常見的迷思

一、筆尖因為是手工做的所以當然出墨會不穩定。
回答:長刀研也是手工做的一樣非常穩定。還有數不清的老筆都是手工做的,一樣都非常的穩定。80年前就達到非常穩定。另外手工製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手工法,長刀研的手工與老筆的手工與萬寶龍的手工不知道能不能劃上等號?之前看現代專業的筆尖代工商是手工操作機器製成。

二、作筆尖的師傅多所以筆尖當然不一樣
回答:這裡必須提到品管的概念。當廠商將筆尖分成粗細時,勢必每個尖都有一定的粗細範圍,不管師傅有多少個,都要遵守公司的規定製作產品。要是師傅做出來的產品不符合規範,這時品管人員應將不合規範的產品挑出,請師傅重新調整或是丟棄。所以人多這種說法在現代並不是理由。這種狀況叫作品管問題。

三、筆尖變化多,收藏樂趣多,
回答:這句話基本上是對的,但F要在F的範圍內變化,B要在B的範圍內變化。

四、有筆友介紹5大名筆,是不是跟著買比較保險?
回答:所謂5大名筆之說,之前H.Chou的文人館經研究已證實是道聽途說所造成的誤解。這幾支筆,筆尖設定差異很大,筆身都是大筆規格,多數人未必合適。大概只有M800普遍接受度較高。其他筆不同意見的很多。總之,別人說什麼別理會,5大名筆可以參考看看,但找自己喜歡的筆,用得順手就行了。至於收藏價值,在我們有生之年,量產筆應該沒有什麼收藏價值。連限量筆貶值的都不少了。

五、因為西方的語言是拼音文字所以尖都用得比較粗。
回答:經過Penhero最新的調查此事根本難以成立。F尖恐怕才是多數人日常使用的。另外既然已經有標示筆尖等級了,講這些話也是推諉之詞。

六、是不是被點到名的所有的筆都是有問題?
回答、否,一定程度可能有問題,有可能是因為筆賣的多,使用者多所以反應者眾,問題更顯著。但的確有不少筆友反應。沒點到名不代表就是穩定。

誠心的建議:

對於出墨不穩定的品牌,首要還是要加強品管,不管出墨如何,線條還是要在規範內。要是於原廠不能配合,出貨前代理商或分公司是不是能自己檢查比較一下。盡量減少消費紛爭。把產品做好才是筆廠與消費者雙贏。

Waterman patent不少書上都會提到L.E. Waterman先生發明了鋼筆這件事,但有些作者則提到一些不同的意見。有些則認為Waterman可以稱為鋼筆之父。但事實是如何?如果我們可以將筆拆開,20世紀以前的筆可以分成以下的部位,筆蓋,筆桿、筆尖、筆舌。

筆蓋:西元1715年法國Nicola Bion所寫的Construction and 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Instrument中便已提到利用筆蓋使得墨水不會乾掉。

筆桿:利用筆桿來供墨的,最早的儲墨筆是在西元969年為埃及Fatmid王朝的Caliph Mu’izz所製。到了17世紀英國的使用人Samuel Pepys的日記便已提到使用筆身儲墨的筆。固特異在1839年代所發明的硬橡膠更使得筆身的製作成本大幅下降,對鋼筆的普遍更有著重要的貢獻。

筆尖:目前所知最早的筆尖應該是古埃及時期所用的蘆葦桿,然後出現了羽毛筆,而金屬筆尖約在15世紀便有記載,到了19世紀鋼尖該使成為普遍使用的工具。到了1830-40前後使用銥的筆尖開始出現。而銥的出現使得金製筆尖容易磨損的問題獲得解決。

筆舌:以輸墨管將墨送到筆尖的設計在19世紀初也已經有了。到了1880年到1883年之間仍有數十種關於筆舌的專利申請。

在L.E Waterman所謂發明鋼筆以前,鋼筆的雛形,基本上已經完成。到底L.E.Waterman所發明的鋼筆為何?

根據他自己在專利文章中的說法,有別於其他相似的書寫工具,他的發明最重要的目的在能安全而穩定的控制流入筆尖的墨水量,以避免墨水在使用的過程中流出過多,而他的設計相對於同時代的筆也簡單許多。

早期的筆舌並不能有效的控制空氣的流入,因此當墨水在使用中逐漸消耗時,由於空氣沒有流入,使得儲墨器中出現真空,因而導致墨水無法往下流,而使用者在搖動筆桿時會擾亂墨水的表面張力,當空氣壓力大於表面張力時,氣泡便進入儲墨器,而墨水便滴下來。L.E. Waterman控制流量的秘訣就在於筆舌的凹槽內又切出幾條與凹槽平行的輸墨道,在毛細現象下,墨水會先由輸墨道流入,於是墨水在輸墨道那端流動,而氣泡便能由另一端流入筆桿內。1883年提出專利申請,而於1884年取得專利。

簡單的說L.E. Waterman的貢獻在於發明了現代的筆舌,有了這項發明,使得鋼筆能成為穩定的書寫工具。之後鋼筆便取代了其他的書寫工具迅速的普及。因此可以說L.E. Waterman完成了現代鋼筆的最後一部分,而鋼筆之父的美譽因此而來,不過說L.E. Waterman發明鋼筆恐怕是不正確的。

後記:仍有一派筆友認為Waterman的確是利用毛細現象發明了更有效率的筆舌,但L.E. Wateramn的美譽最重要的還是因為Waterman這家公司後來成為美國的四大筆廠之一,能利用各類文件廣告宣揚自己的成就。同時期許多優異的筆廠如Paul Wirts後來則消失了,相對於Waterman這些筆廠並沒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地位。如果這些筆廠能繼續存在,今日的鋼筆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參考資料

The Fountain Pen A Collector’s Companion

Collectible Fountain Pens

Patent 293,545 2/12/1884

Feeds: Revolution, Evolution, and Devolution, Richard Binder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