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我買了本日本雜誌(書上說是平成16(2004)年11月25日發行,今年大概是平成32年吧。原來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16年!真的是歲月催人老),封面上的筆令我感到十分的驚艷,有如王者般挺立在其他的作品之前。從那天起我就下定決心有天我一定要收進這枝筆。由於一直沒有進入我的預算帶(對喜歡亂買東西的人價格很重要)漸漸的我也忘了記這件事,但我一直沒有忘了這枝筆 Montegrappa Ferrari。

終於在偶然的情形下,重新遇到這枝筆而且到了自己覺得可以的價格,雖然顏色不是最想要的紅色,但價格對了,所以就毫不猶豫的入手。但經過了快兩個月,筆都沒有到,我開始想不會是從烏克蘭寄出所以出問題了吧?畢竟今年的疫情讓世界大亂。但今年真的很忙,我也又忘記了這件事。但就當我遺忘的時候,竟然敲敲的出現在我辦公室的桌上。畢竟我跟這筆還是有緣份的,該是我的終於還是到了,心裡這樣想著。

其實作為一個產品廠商,對於這種聯名的產品,在我心裡就多數的情況而言是沒有多少感動的,因為對我而言只是使用商標以及基本的設計而已,真的掌握得很到位的其實不多。縱使法拉利在賽道是如何的優異,但montegrappa就是montegrappa而Ferrari是Ferrari。但是這次的結合確定我感到相當的驚豔,當然我一開始的感動就反映了這個事實。

對我而言,這筆的特殊之處分我認為分兩個部分,首先外型比一般的筆更修長,在兩端以流線型的方式,帶著一點空氣力學的感覺,前方和緩而後方比較尖銳,微微產生一種速度感,就像往前飛馳的跑車。就我的觀點,設計一款令人一眼就喜歡的筆,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在這方面我承認montegrappa確實是這方面的好手。

其次,筆蓋是斜的,這設計很不容易,想想有多少筆蓋是斜的,為了鎖上筆蓋,一般的筆蓋必須是水平的以便對齊螺牙。這裡很巧妙的在握位的上緣設計了一個突起物。而筆蓋內緣設計凹槽,蓋上筆的時候只要將突起物微微的左傾切入筆蓋內的凹槽,然後再右旋就可以轉入筆蓋。同時斜的筆蓋也產生方向性與速度感,回應設計主題。

查了一下網路上的資料,據說該筆所採用的顏色都是跟Ferrari跑車相同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同樣的烤漆。感覺確實不錯。一般而言Montegrappa的限量筆表面都是裝飾得很厲害,這筆反而特別,用簡單的線條與方向性,搭上正確的顏色,用心的設計,反而對於筆的本質與主題有了更好的表現。


這款筆出過數種的變化款:以下的連結就能看到,多少限量,就自己看了
http://www.pensinasia.com/ferrari_limited_edition_pens_-_montegrappa.htm

2020年的九月突然萬寶龍出了一款八角的金屬筆,第一時間老筆友直接就說這是向尚羽堂致敬,的確在好多年前尚羽堂就又發表了一系列的鋼筆跟這款鋼筆的外形非常的相似(google 尚羽堂 心經),當時就令我眼睛一亮。但如果我們打開鋼筆聖經 Fountain Pen of the World就可以發現早在1920年代萬寶龍就已經有了類似這樣的八角筆款,所以都算是經典的再創新。

這樣的筆之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首先是這樣的設計實在太經典。無論是藝術贊助者或是文學家系列都大受玩家的喜愛。其次金屬的筆桿(鍍钯以及釕產生古董的感覺)對我而言還是遠遠的優於黑玉樹脂(這應該是常識)。最終從過往的角度來看八角的萬寶龍的市場價值一直以來都相對優於一般的筆款。值得一提的是筆桿上的文字來自Hunefer所著的死亡之書 – Book of the dead,可惜沒有說明寫了些什麼。

只是我心裡也有一點擔心,以後會不會跟蛇筆一樣大量的生產,因為這次的新款是變細變長,跟上次的蛇筆新款有點類似,長久以往就變得不值錢了。這種以古文明為主題的設計隨便都能搞出一大堆,實在是令我有點擔心。如果他跟普魯斯特放在一起,很明顯的普魯斯特要高上一級,這點也是令人不是很放心,畢竟新筆我認為應該能做得更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白花失去了白色的部分,讓我覺得不是很安心,畢竟這是品牌最重要的一部份,任意的調整容易造成品牌認同的下降,特別是筆蓋上的象形文代表的意思是白山,按照原廠的意思就是萬寶龍的象徵,既然如此為何筆蓋白花卻不見了?

依我個人意見這筆做得規規矩矩,只是以埃及為主題這樣的價格我覺得小白花表現得太簡單,更何況別人早有類似的作品。改天我再貼一支他牌的作品,真的是天壤之別。

這幾天某位HAKASE的大咖拿到了新的博士筆。我看到了以後真的感到蠻驚艷的,因為在鋼筆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花色的賽璐珞。果然經過了詳細的詢問之後理解到這花色並不是原於鋼筆,也難怪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設計。大咖透漏這還是一批老庫存。基本上用完就沒有了,實際上當我們看到這隻筆的時候其實所有的材料都已經賣完了。印證了許多玩家的心裡話,沒人有的就是比較好,雖然我是不認同這樣的想法,但是這次的賽璐珞確實是藍得很漂亮,一看到就令人眼睛一亮。另外讓我很驚艷的就是這次的雙頭筆,其實是雙頭筆的概念是我向大咖提出來的,因為既然收了那麼多,應該要搞一些很特別的,而雙頭筆無論在古董市場或是新筆的市場都曾少量的生產過。但是我相信博士筆還沒有做過,來一支應該很不錯。大咖不愧是大咖,光聽了我的主意就馬上去執行了,我必須承認他的膽子確實很大,因為多數人都要看到實品才願意買。但是老實說第一代的雙頭筆跟我心中想要的好像還有些距離,感覺好像少了什麼樣的……不過不管怎麼說第一代的歷史價值是不可取代的,這一次的雙頭筆再發表,我確實感覺到了那個細節以及成熟度,的確讓我感覺有些心動。看著看著我腦中又有新的想法了,下一次應該可以做一些沒有人做過的。我真心的覺得手作的訂製筆,就應該做一些符合自己的特色或者是需要的產品,而不是別人有我也要有,跟著別人的屁股走,這樣才有意思不是嗎?

今天參觀了北美館所展出的布列松在中國影像展,發現了在一九四九年一個小販販售鋼筆的照片,地點大概是在上海或是南京。鋼筆置於一個看起來貌似木箱的箱子裡,箱子的上方放置的各式各樣的筆,箱子的下方看起來則是一些各種零件。上下兩個箱子只有一個繩索拉著,上方還有一個把手,看起來只要將箱子蓋起變可攜帶移動,非常便利。 足見即使在這麼困難的時代, 鋼筆的從業人員還是能以這種變通的方式來服務需要傳達文字的人民,難得看到這樣的資料特別收錄起來。

Conway Stewart Coronet model 有兩種款式。一款就是我手上的滴入式,限量25支。另一款就是利用吸墨器,限量100支。滴入式的款式會附上一個滴管。筆桿則是採用1920年代或是更早期的設計-黑色的筆桿加上漂亮的波浪花紋,但非常可惜的是筆桿材質並不是經典的硬橡膠而是醋酸纖維。原廠特別表示,減少了筆環以避免中斷波浪紋。而滴入式筆桿,能儲存更多的墨水,有利於長時間的使用。至於筆蓋前端的藍、白、紅三個環,個人覺得蠻漂亮的,可是原廠並沒有特殊的交代到底是代表什麼,我是覺得稍微可惜了點。由於該牌滴入式鋼筆非常的少見當然引起了我的興趣。另外一個方面由於這幾年修了很多筆,我常會覺得簡單好維護也是一種美。

根據原廠的說法,該筆款是為了紀念1940年稱為Coronet的款式,由於牽涉到古董筆的領域我特別去查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語言的關係,我並沒有查到這個樣式。但是我發現這個樣式的筆夾出現在1937年前後,我覺得這個款式更像當時的Duro系列,特別是吸墨器的樣式非常非常的像,就形態而言是有做到位,不會讓人覺得原有的風味都不存在。我認為如果要做1920年的風格選擇1920年的筆款會比較合適。1930年代的筆款就應該採用1930年的風格,特別是當時的Duro系列所採用的是按鈕上墨,其實也是很好的選擇,Duro系列不常見也是非常的有收藏價值。把兩個不同的時代混合對我而言是有點時間上的錯亂。但是也或許原廠希望筆款表現出歷史上未能出現的風格也說不定。但是我還是覺得既然要像歷史致敬,還是原汁原味會比較好。不過我還是必須承認這樣奇特的組合的確吸引了我的目光。終究喜歡收藏的人都喜歡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2019年收到消息說萬寶龍大師系列推出紅蟒蛇,對動物界不是很了解的我以為是拿去染色的,畢竟這樣的作品真的讓我覺得實在太華麗了,以生物的材質來說美麗到太不真實,但是想一想萬寶龍應該不會拿染色的產品才作為材質才對(不過有人告訴我多少顏色都要處理一下),google一下後發現真的是有紅蟒蛇。這時候真的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但真正看到產品已經是2020年的事(為什麼2019的產品是到2020才出現?)皮筆很早以前英國的Wyvern就做過了鱷魚皮、蜥蜴皮蛇皮、等各式各樣的皮,後來白金牌也出了一系列平價的皮筆。一般而言對於生物材質我不是很有興趣,因為我覺得生物材質不是很耐用,也不容易保存,但由於手中的蛇筆狀況不錯,再加上這次的紅蟒蛇實在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終究是很難抵擋它的誘惑。雖然隨著年紀越來越不喜歡殺生,但畢竟蟒蛇已經犧牲了,沒有好好的收藏起來也不好,不過從愛護動物的立場還是能不殺生就不殺生。不過很明白的是皮筆終究是皮筆,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片片的蛇皮,我個人不認為這樣的產品適合作為日常的用筆,而且筆蓋以及筆桿上都很明顯的有一條很細緻的縫線,與其說這是一枝筆倒不如說是工藝品到更合適,偶而拿起來簽簽名,感受一下生命的美好,金屬的筆桿也稍有重量,長時間寫應該不是很合適,但要時時用的話還是來支黑玉樹脂(誰發明這名詞的真是天才,明明是樹脂硬要扯黑玉)的146比較實際。不然以後要縫合維修也是自己找麻煩。不過想起以蛇夾聞名的萬寶龍第一次出蛇皮的作品,對於死忠的萬寶龍迷而言應該還是有致命的吸引力才是,但我覺得奇怪的是筆夾這時候是不是用蛇頭更到位,只是這樣就不像大師系列了,還是說留一點差異,以後再出特別版。通常製作保存麻煩的東西,以後流傳的通常都不會太多,這時候缺點又變成優點了。

2019對我而言算是很有感覺的一年。這幾年我在鋼筆世界感受到許多的變化,其實變化本身也許持續數年了,但2019年我明顯的感受到變化的深化,當然這是我從自己的收藏角度所看到的。

首先,限量筆開始出現裝飾品化,原本一支簡單的鋼筆可以轉化成為裝飾品的一部份,這點在Montegrappa以及Dupont特別明顯,鋼筆可以做成武士,可以做成火箭的形狀,可以做成火車,搭配其他的配件成為一件完整的飾品,而不僅僅是鋼筆而已。雖然目前僅出現在高價的商品上,但我認為假以時日,這領域很有發展空間,以鋼筆為核心可以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產品 – 比方說球棒(其實已經有人做過)。

其次,最近我常會以低於我預期的價格收到限量筆,我以為這跟各式各樣的限量筆無止盡的推出有關。當限量筆的數量多於市場所能消化的量,就有可能會產生類似通貨膨脹的結果。過多的數量使得鋼筆貶值了。對於投資型玩家而言並不是件很好的事。畢竟沒人希望自己的收藏一直貶值。但對於存收藏的人而言,過去因價高而難以入手的筆能收到好像也不是什麼壞事。我就收了一些……,有道是收得早不如收得巧,便宜才是唯一的真理

最後這兩年我也加入了很多鋼筆社群,很明顯的鋼筆社群使得鋼筆的流動速度更快了,全球化的社群讓平時很難看到的筆好像更容易收到。好處是收筆更方便了,壞處是收藏的樂趣變小了。收到很難看到的筆的過程其實是收藏樂趣很重要的部分,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到外國筆展就什麼都買得到,但我還是選擇慢慢的收,慢慢的品嚐那滋味,現在大概要進入另一種收藏樂趣的時代了。

這幾年感覺商業環境變化得很劇烈,沒想到鋼筆收藏也風起雲湧。時代一直在變,大概我也該想想收藏的角度以及方式也該調整了。

最近萬寶龍出了彈性筆尖,其中有款特別搭配了金箔的筆款出售,特別引人注目,但是其實在十多年前2005年的時候Cartier就已經出過金箔這樣的款式了。當時法國製的Dandy筆款搭配吸墨器,限量1847支(就在1847年,Louis-Francois Cartier在巴黎 Rue Montorgueil 31號創辦了這家公司)。每一支金箔都是手工貼上金箔然後再上漆,表面的不平整讓金箔顯得更立體,就像金色地圖上的山脈一般高高低低浮在黑色之海,仔細看每支都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好似板塊的移動。黑色搭配金色在Cartier這品牌下顯得更貴氣。當年見到時就很喜歡,稍稍猶豫了一下就賣完了,從那時候起就一直想要在自己設定的價格下收入這支筆,但天不從人願,不知怎麼的,這系列的筆變得越來越不好收,越來越貴,也找不到M尖以外的選擇,看到萬寶龍的金箔才讓我又想起這款筆,很幸運的剛好在俄羅斯有人要賣,終於實現了十多年來的願望,等了十多年,對自己的選擇當然是更肯定。當然這筆的再出現勢必要找一天跟萬寶龍比一下分個高下。

Omas Samo是很有趣的一隻銀筆,Samo代表的是希臘的Samos島,是希臘的第九大島,面積不到500平方公里,在遙遠的過去有一些偉大的心靈如畢達哥拉斯、伊比鳩魯這裡誕生,島位於愛琴海的西方,在西元前六世紀時,東方與西方文化在這裡產生過輝煌的交流,為愛奧尼亞文化的中心。以葡萄酒和薩摩斯紅色陶器聞名與當時橫過筆蓋的筆夾代表的是東西文化的交流。筆蓋和筆桿中間的藍色部位大概指的是海或者是文化的距離。這樣的設計背離了一般筆桿的設計,一般而言,筆夾的長度是很少會超過筆蓋(很少但不是沒有),筆夾前端是用來夾住衣服的口袋的,筆蓋和握位間也很少會有空一段出來。這樣的筆型大概也只有Omas做得出來。我特別喜歡筆桿上的藍色線條,看起來很像是古地圖,以銀色作為底色非常漂亮,很是特別。雖然算是很特別的設計但實際用起來我覺得不算是成功的作品,首先筆桿太重,不利長時間的久握實用性大幅的下降,其次筆夾做得太銳利,常常會感覺有點割手,對於鋼筆我還是比較喜歡溫潤的手感,所以這筆實在是不太實用。最後提一下限量572支,代表的是畢達哥拉斯的出生年。整體說起來OMAS真的算是很有創造力的品牌,可惜這個牌子已經倒了。創意雖然無窮但市場卻是無情,畢竟筆不是光是好看有創意就足夠。

480

2019年如果有那支筆特別的引人注目令人期待,我想一定是萬寶龍的書法尖鋼筆。同時出了146以及149兩款。一般所謂的書法尖指的是能夠以類似彈性尖(Flexible Nib)的方式書寫,以施力的大小來影響文字線條的變化。在一世紀以前多數的筆尖是以彈性尖的方式存在,而堅硬調性的筆尖反而是少數,常常搭配終身保固的筆款銷售(妙的是終身保固的筆廠反而都倒光了)。時至今日情形卻反了過來,彈性尖反而成了少見的尖。甚至筆尖幾乎是不太張開,只是相對較軟而已也能被稱為彈性尖。這次萬寶龍清楚的表示是彈性的書法尖(Calligraphy)。很明顯的指的是線條能隨著施力變化的筆尖。包裝上還寫著special edition – 令人感到有中想蒐集的感覺,真的是很會做生意。之前我聽到幾位筆友對於146的表現感到不是很驚艷,所以還是決定先入手149的款式,因為筆尖大,我主觀期待線條的表現應該優於小的筆尖(以現代筆的彈性表現而言)。

480

一般而言筆尖的規格是以EF、F、M、B等作為筆尖粗細的標準。我蠻好奇彈性尖的簡寫應該是什麼?包裝盒寫的是Flex Nib,但從筆尖末端的貼紙顯示是SSS。回應筆尖以及外盒的設計。

如果跟一般的149尖比較,可以發現書法尖的結構與一般的尖不同。兩側較為寬廣,不知這樣是否有助於彈性的表現。不過筆尖的彈性很難單從外觀就能得知。

使用上原廠有張筆尖的使用說明書,建議只有在向下的筆順時才能施力,並且提醒不當的使用方式如施力過大筆尖壓到紙張或是過大的失利使得線條呈現中空的狀態。真正要提醒的是過大的施力會造成筆尖的損害。以老筆的標準我認為還是有限的彈性而已。

以彈性尖的表現而言我認為古董筆品牌如Swan還是更勝一籌,筆尖的彈性明顯的好很多,線條變化也是更流暢。但萬寶龍的書法尖的確是有了彈性尖的影子,在不施力的情形下從細的線條到施力後可以表現出類似書法的樣式。對於萬牌提出這樣的產品我覺得也還不錯。畢竟現代筆擁有相對於古董筆更穩定的筆舌以及上墨系統。整體而言萬牌提供了能穩定使用的產品,對於不知如何入門骨董筆的人而言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Pennote 筆記 – 萬寶龍 149 書法尖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