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筆介紹


今天在整理筆的時候突然看到這支Conklin帶著一點油亮,我心中感到不妙,當我把它拿起來的時候微微的潮濕感,讓我立刻知道這筆已經開始了毁滅的旅程。真可惜呀我心裡這樣想著,這麼漂亮的筆這世界上存著已經不多啦,也許我該為它做個記錄吧。拍一些照片,這樣以後的人也能知道這些透明的視窗,當年有多漂亮。

我立刻找到家中的 The Conklin Legacy這本聖經查一下這筆到底是什麼時候的?我印象中Nozac就有名在他筆桿上的刻度,每一個刻度就可以寫1000字,有5k-7k兩種,不過很奇怪的是,我的這支筆並沒有任何的刻度。其實我很早就知道了,只是我也覺得這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什麼事都要查得那麼清楚的話哪查得完,而且那時候我手上還沒有這一本聖經。但想到這筆已經走向毁滅之途還是幫它查清楚得好。一查之下讓我對Nozac有了新的認識。

我先從書裡面的一則廣告看到了跟這支筆很像的筆,我注意到這筆命名為Nozac Classik。他上面提到這筆的儲墨量比墨囊式的增加了35%,總共有四種顏色,儲墨窗是可選擇的,價格大概是賣6到10美金(廣告並沒有說明差在哪裡?)不過你要是能找到其他顏色的話我相信一定不便宜,在當時拉桿的Conklin鋼筆就只賣3.5左右。還特別強調上墨就像轉動手錶一樣容易。我注意到的時間是1931年,我又往前翻書,我才理解到這筆是做十二邊形的,當年主要是為了對抗Eversharp的Doric所設計。看來有刻度大概就是1933年之後的事情吧(從書上的照片看來,不想要看仔細)。比起Doric確實這筆的高級感真的好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了Doric的可調式筆尖,也是獨步武林的。也許有大量書寫習慣的人會選擇這隻筆吧。

整理到這裡,我想起了某一個筆界的大師前一陣子還跟我聊起這個問題,他說到有人說放進冷凍庫裡面可以幫它延年益壽,我想起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都凍成冰棒了是要怎麼液化。趁著他還漂漂亮亮的,我把它放進冷凍庫裡,過一陣子再拿出來看到底有什麼不同,看能不能像古墓派的小龍女一樣常保青春美麗,就過一天算一天吧。

Nozac-Classik

42178044872_8dbe9fe3f1_k

在眾多的骨董筆中,英國的Conway Stewart算是很有趣的牌子。有各式各樣的材質如硬橡膠、賽璐珞、酪蛋白等,也有各種的上墨系統拉桿、按鈕、活塞、滴入式…等,以號碼為主軸的產品編碼系統。價格平實數量不少,在入門老筆時我覺得是很有趣的牌子。他的特色就在各種樣式數不清、買不完(但要特別注意顏色非常獨特鮮豔的筆款,有些材質是酪蛋白,最好收藏在防潮箱內),幾乎都是拉桿上墨,開始玩的時候會對58、60號搭duro筆尖的筆款著迷,然後不停地尋找冰裂紋或是稱作tiger eye的樣式,但過程中偶而就會發現有些按鈕上墨的的筆款出現,約1920-1940年代的筆,質感好,很多人跟你搶。這種款式的筆就稱為Duro系列,資料非常的少,大概種類繁多整理不易。簡單的說就上墨系統而言,這牌古董筆的按鈕上墨原則上是比拉桿上墨值錢。只是年代久遠,好的早都被玩家收走,非常不容易買到好的。對我而言 紅黑色的硬橡膠+按鈕上墨+duro筆尖 已經是很不容易的組合了。我給80分的水準。如果能再找到更大型的筆桿那真是一筆難求了(不知是否存在)。只好等老玩家退休讓出來了。

41495136731_e8f3d9a69a_k
2009年的時候我曾經介紹過一隻Wyvern 101蜥蜴皮,經過了9年之後,在偶然的機會裡我找到了真正的蜥蜴皮。如果比對之前的筆很明顯的這是兩種不同的紋路。決不是同一種皮款。為什麼我能確定這款式蜥蜴皮?首先這款筆是有伴隨著標籤的,很明白的寫著Lizard Skin。另外Fountain Pens of the World第149頁,其實有隻一模一樣有著同樣標籤的筆,所以我認為這次事實應該是很明顯了。至於原來的筆到底是什麼皮以及總共有己款皮?我在Fountain Pen Network 找到一篇討論,認為總計有五種皮。Pig、Lizard、Crocodile、Alligator以及Snake。我又在gopens找到以前的拍賣、由左至右分別是Crocodile、Lizard和Alligator。由於筆況非常的新可以明顯的看出不同。這次Crocodile有標籤,所以我選擇相信。紅色那隻Lizard據說是特別訂製款。如果Alligator長得如gopens所示。那麼我的筆應該是蛇皮。不過問題是我沒有找到任何說是蛇筆的皮,反而看到有筆店說我的款式是Alligator,只是我這次不太相信了。之前賣我筆的也是很專業的賣家一樣是出錯了,這次我希望能遵循資料找到正解。有資料的筆友就麻煩幫忙提供資料。
40782164504_f854dd924f_k
2009年買的皮筆比對2018年的蜥蜴皮-〉明顯是不同的種類
39686199000_ea2b184a4f_b (1)

29060416_10212968138170430_1646647759388451329_o

這是多年前我在法國的跳蚤市場所發現的一支Waterman銀筆,更精準地說這是JiF Waterman (美國的Waterman與法國的Waterman的不同就請看下面的連結)在1936-1939年間所發行的玻璃卡式墨水鋼筆。就我查到的資料最早嘗試要做卡式墨水的是 Eagle Pencil Company早在1890年代就申請了專利,但是由於並不成功十年後這家公司就跟其他公司一樣採用墨囊式的墨水,後來延續這想法的是 John Hancock 這家公司,她所採用的技術是利用銅管往握位的方向鎖,只要銅管加滿墨水鎖上再把筆桿鎖上就能用了。之前我以為該品牌沒有發行可攜帶的卡管,但後來竟在Richard Binder的網站上發現了事實上是有的。而且一個盒子裝三支。但有資料表示由於銅管很薄,實際上很多都壓傷。所以實際上的銷售也不是很理想。現在也不常見。我也有支 John Hancock的鋼筆,有機會再介紹。而在那些年代,方便攜帶這件事就由ink tablet墨丸接手,就是外出的人特別是出征的士兵帶著墨丸出征,想寫信時就把墨丸塞到筆管裡加水,然後就能書寫了。Swan就有出這種筆,但不知為何非常的少見。到了1936年JiF Waterman推出了玻璃卡式墨水。如照片所示,利用乳膠環達到固定與防漏的目的真正能把玻璃管固定住,而另外發行的卡式墨水成就了便利性這個重要的因素。就像L.E. Waterman發明了現代筆舌一樣,JiF Waterman現代化了卡式墨水,可謂是影響深遠。在此時美國的各大廠都努力的發展活塞或筆桿式的儲墨來增加每次上墨的儲墨量。而派克51也正悄悄地準備出現,興起另一波驚滔駭浪。但卡式墨水也卻慢慢成為最多人使用的方式。我個人認為普遍來說是便利獲得了勝利,但筆桿式儲墨卻也成為現代高級筆所用。競爭還在繼續下去。
26424896227_7a241cb3b2_k27424529298_bfb62ae93c_k


從美國的Waterman到法國的Waterman :  雖然是不同的Waterman但終歸一統,到了現在Parker和Waterman都同屬美國紐威集團下的一員名列全美500強之內。這應該是很少被提到的事了。

 

 

 


在多年不買新筆後,終於今年還是收了幾枝筆。其實這幾年也沒有閒著,收了一些古董的鋼管車,老鏡頭,讓自己確定真的是比較喜歡老東西。當年停下來的原因之一就是我發現只要準備好錢到幾個主要的筆展,什麼筆幾乎都能買到。甚至95%的筆上網都能買到 – 只要你準備好錢。重點是 錢、錢、錢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突然我發現喜歡的老筆都是2000美金以上的,可是花很多的錢之後是不是就很快樂?的確是有稍微快樂一點,但就CP值來說我認為非常低。對我來說,收到平價的罕見筆快樂其實也沒有少多少。不停的收對我而言只是再填一個永遠填不滿的洞,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叫做邊際效用遞減。所以我停下腳步,冷靜一下,只是這一過就好幾年。如果說這幾年有讓我學到些什麼,那就是防潮真的很重要,台灣的濕氣對賽路珞而言真的不是很友善,不少朋友都出現災情,特別是越鮮豔漂亮的就要越小心,努力的除濕防潮真的是重要的功課。

照片的筆是Conklin的Endura Crescent Filler。這款筆最早在1924年發行時叫Duragraph,當年Conklin對自己的品質非常有信心,對該筆提供了終身的保固,涵蓋了意外以及日常損耗。但數個月以後因不明的原因就改名成現在這款筆 Endura,兩款的辨識可以從比稈上的刻字分別,Endura從名字就能看出對品質的暗示,該筆生產約在1924到1925年間,當年有紅、黑兩色硬橡膠,以及為了男性和女性開發了幾種不同的尺寸,1925年時 Conklin決定專注生產拉稈上墨的Endura,停產了月牙上墨。所以這筆前後生產的時間也不過一年左右,所以並不常見。而今紅色硬橡膠款比黑色是貴上很多,當年不知為什麼沒有收到,既然黑色比較便宜,這次就優先收起來了。

26424879327_0cc2871bb4_k.jpg


很多事情我們常用常理來推論,認為符合邏輯的就一定正確,但其實事情往往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單純。這次要介紹的事件由來是這樣的,幾年前,我在ebay看到一支變色的英國多福,由於價格便宜我便買下,出乎我意料的是變色的部份竟然只是殘墨的痕跡,很幸運的筆竟然在我手上還原了它原本的光彩,正當我得意時,意外發生了,筆從我手中摔落地面裂成兩半。一下子我從雲端跌落到了谷底。我想著也許這筆桿還能拿來溶解以後用來修復同樣花色的筆,於是我將筆往抽屜一丟然後就忘了它的存在。不知經過了多久我打開抽屜,發現筆蓋的邊緣竟然溶出了粉紅色的液體。這完全出乎我的想像之外,我有聽過現代的賽璐珞溶解,說是放不夠久(事實未知),但我從沒有聽過古董的賽璐珞溶解,畢竟已經存在超過五六十年,要溶解不是早該溶解了嗎?不過這事情就在我的抽屜裡發生了。我能想到的是台灣的濕氣跟外國不一樣,也許某些製程的賽璐珞不耐濕氣也說不定(也許這筆桿的材質不是賽璐珞也說不定)。其實我放在抽屜的筆很多,這次真的是第一次,也因為這樣後來我盡量都將筆放防潮箱,避免同樣的悲劇再發生。以前要是人家告訴我老賽璐珞也會溶解我一定不相信,畢竟筆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怎麼會突然溶解,但事實就在我的照片中,不論你相信什麼?要如何解讀?但面對台灣的潮溼環境,小心一點是一定不會錯的。

前一陣子很幸運地觀賞到賴姐的新收藏Penadura安全筆,從外觀知道是安全筆,從筆蓋知道是德國筆的機率很大,整體而言這筆很漂亮,維持得非常好,但關於這支筆我沒有任何的資訊,我也未曾在我收藏的書籍或雜誌上看到過這品牌,關於這品牌可能性很多,有可能是曾經存在的某個小廠,但已經不復存在,也或許是某家文具行請筆廠代工的產品,當然某家公司的委製筆也不能排除,到底事實是什麼?就讓熱心的筆友去研究好了。找到答案的朋友如果不介意的話就麻煩分享一下。關於這筆我真正想說的是,從收藏的角度來看,名牌的筆當然比較有收藏價值(也就是想要買的筆友多,將來脫手一則價格好,一則容易脫手),但是較高的收藏價值也代表了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能取得。在eaby叢林裡有著數不清的好東西,同樣的有趣但不用付出更高的代價(當然不能排除真的挖到寶的可能)。如果你跟我和賴姐一樣除了收藏價值以外也喜歡有趣的東西,這筆告訴我們還有很多存在但是看不到的好東西等著我們去發掘。


p.s. I don’t have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is pen, If you have any information please let me know. thanks

之前介紹過 Conway Stewart 22,特殊的花色使得他成為該牌最經典的作品之一。當時我覺得很奇怪為何這樣的筆桿設計僅出現在CS22上?有著無數花色的Conway Stewart為何僅生產一批該種筆款也是另一個謎,很遺憾地這樣的設計還來不及普遍的出現就消失了。前幾天賴姊讓我看了一支無名小廠的筆,這支筆馬上讓我想起了CS22,整體的風格讓我感覺非常的類似,同樣是以花為主題,這樣的相似是偶然嗎?不同的是這筆是活塞上墨,在同一時期活塞上墨在英國並不常見,反而是在德國算是比較普遍,我看了一下筆尖感覺很熟悉,好像有其他的小廠也用同樣的尖,不過實在想不起來,從筆桿末端刻上的M讓我們傾向認為該筆是德國製的,當然這僅是估計而已,並沒有做任何的查證,讓我有疑慮的是在當時保守的德國,黑色筆桿是主流,有可能生產這樣的花色嗎?所以也不排除是英國的公司委託其他國家生產的。我很佩服賴姊能在茫茫筆海中找到這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用花上名筆的代價也能享有類似的樂趣,除了運氣和努力以外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眼力以及不隨波逐流的審美觀,後者是我萬分佩服的。


記得某次的筆閣聚會中有位筆友拿了支Pilot的木頭筆給我賞玩,從第一眼看到我就覺得整支筆很對我的胃口,約略知道是1970年代前後的筆,不過在當時我並不收集那個年代的日本筆,但對那支筆的好印象一直深深的刻在我腦海裡,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這筆叫Custom(關於名稱由來請參考Pilot Custom)。而這款筆很快就成為我最喜愛的筆款之一。這款筆筆桿的變化有數十種,著名的筆款還包括四種心經,聖經筆,銀筆等,楓木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款式,儘管他在這系列的筆款中不是最昂貴的(其實是比較便宜的)。對木頭筆我一直有特別的好感,但也一直對木頭筆的保存有種不確定感,但這款筆經過了數十年筆桿也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狀況,讓我對木頭筆多了一點信心。該筆搭配K金尖,筆尖出墨持續卻不會過於豐沛(wet)(一般而言我個人覺得萬寶隆百利金都比較wet),有著日系筆一貫的穩定。吸墨裝置則是吸墨器卡式墨水兩用,維護容易。筆桿長度適中,重量則顯得輕盈,很符合我的手感,不過對於重手的朋友就可能比較不是那麼合適了。我個人覺得是非常值得賞玩的筆,C/P值高,雖然停產仍可持續在ebay找到,偶而台灣的拍賣網站也有。有興趣的人就請自行搜尋了。


C/P值就是 capability/price 的縮寫,就是性能與價格的比值。

楓木在古老傳說裡是蚩尤的刑具拋棄後所長成(山海經中大荒南經提到: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爲楓木),是溫帶的木材,又有軟楓、硬楓之分,產地極廣,台灣也有產。




這枝筆是這次造訪日本
來自Wagner筆會會長森先生的禮物

這隻是為了1964東京奧運之紀念筆
筆環上清楚印有tokyo 1964及日本國旗
音樂尖
看來日本筆確實仍有許多寶藏是值得被挖掘的

森先生非常好客
對鋼筆之熱情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玩筆之經歷有25年了
其鋼筆部落格更是每日更新
http://pelikan.livedoor.biz/
毅力及專注力實在驚人
在此再次向他致敬
並致上謝忱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