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書上都會提到L.E. Waterman先生發明了鋼筆這件事,但有些作者則提到一些不同的意見。有些則認為Waterman可以稱為鋼筆之父。但事實是如何?如果我們可以將筆拆開,20世紀以前的筆可以分成以下的部位,筆蓋,筆桿、筆尖、筆舌。
筆蓋:西元1715年法國Nicola Bion所寫的Construction and 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Instrument中便已提到利用筆蓋使得墨水不會乾掉。
筆桿:利用筆桿來供墨的,最早的儲墨筆是在西元969年為埃及Fatmid王朝的Caliph Mu’izz所製。到了17世紀英國的使用人Samuel Pepys的日記便已提到使用筆身儲墨的筆。固特異在1839年代所發明的硬橡膠更使得筆身的製作成本大幅下降,對鋼筆的普遍更有著重要的貢獻。
筆尖:目前所知最早的筆尖應該是古埃及時期所用的蘆葦桿,然後出現了羽毛筆,而金屬筆尖約在15世紀便有記載,到了19世紀鋼尖該使成為普遍使用的工具。到了1830-40前後使用銥的筆尖開始出現。而銥的出現使得金製筆尖容易磨損的問題獲得解決。
筆舌:以輸墨管將墨送到筆尖的設計在19世紀初也已經有了。到了1880年到1883年之間仍有數十種關於筆舌的專利申請。
在L.E Waterman所謂發明鋼筆以前,鋼筆的雛形,基本上已經完成。到底L.E.Waterman所發明的鋼筆為何?
根據他自己在專利文章中的說法,有別於其他相似的書寫工具,他的發明最重要的目的在能安全而穩定的控制流入筆尖的墨水量,以避免墨水在使用的過程中流出過多,而他的設計相對於同時代的筆也簡單許多。
早期的筆舌並不能有效的控制空氣的流入,因此當墨水在使用中逐漸消耗時,由於空氣沒有流入,使得儲墨器中出現真空,因而導致墨水無法往下流,而使用者在搖動筆桿時會擾亂墨水的表面張力,當空氣壓力大於表面張力時,氣泡便進入儲墨器,而墨水便滴下來。L.E. Waterman控制流量的秘訣就在於筆舌的凹槽內又切出幾條與凹槽平行的輸墨道,在毛細現象下,墨水會先由輸墨道流入,於是墨水在輸墨道那端流動,而氣泡便能由另一端流入筆桿內。1883年提出專利申請,而於1884年取得專利。
簡單的說L.E. Waterman的貢獻在於發明了現代的筆舌,有了這項發明,使得鋼筆能成為穩定的書寫工具。之後鋼筆便取代了其他的書寫工具迅速的普及。因此可以說L.E. Waterman完成了現代鋼筆的最後一部分,而鋼筆之父的美譽因此而來,不過說L.E. Waterman發明鋼筆恐怕是不正確的。
後記:仍有一派筆友認為Waterman的確是利用毛細現象發明了更有效率的筆舌,但L.E. Wateramn的美譽最重要的還是因為Waterman這家公司後來成為美國的四大筆廠之一,能利用各類文件廣告宣揚自己的成就。同時期許多優異的筆廠如Paul Wirts後來則消失了,相對於Waterman這些筆廠並沒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地位。如果這些筆廠能繼續存在,今日的鋼筆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參考資料
The Fountain Pen A Collector’s Companion
Collectible Fountain Pens
Patent 293,545 2/12/1884
Feeds: Revolution, Evolution, and Devolution, Richard B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