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歷史


約在20世紀初,美國伊利諾州的人士Jay G. Rider設計了一種與眾不同的上墨方式。嚴格的說來這種上墨方式歸屬於滴入式上墨。不同於一般的滴入式上墨之處就在於握位的部份跟筆桿是連在一起,要上墨的時候並無需轉開握位。J.G. Rider特別之處就在於他的筆舌下方有個凸起之處,上墨的時候就利用筆夾頂住凸起的部份將筆舌拉出,拉出後可以看見一個扇形的凹槽(如下圖所示),從此處滴入墨水就行了。時至今日對於J.G. Rider筆款的資料並不多,只能在少數的古董筆圖鑑裡偶而看到。約略我們知道這是1905年至1920年間的作品(距今也有90至100年),設計者的思維完全與一般的筆廠不同,特殊的筆舌,筆夾,上墨極具原創性,再加上十分的罕見,也因此對於古董筆的玩家而言這是令人十分渴求的筆款之一。





Visconti由Dante Del Vecchio以及Luigi Poli這兩位鋼筆蒐藏家於1988成立。據墨水筆鑑賞手冊的說法之所以稱做Visconti是因為Visconti先生所擁有的Tuscan別墅是他們的工作的總部「待查證」,在當時賽璐珞材質已經不再生產,即使生產賽璐珞的老工廠,連生產機具都棄置了。兩位創辦人的熱情說服了老工廠重新生產賽璐珞。由於Visconti的努力賽璐珞材質得以被重新使用。除了在賽璐珞上的努力外,Visconti更取得一連串的專利來製作各式各樣的鋼筆。並讓老筆的精神重現於世,著名的作品包括曼哈頓筆「如派克之名老筆Vacumatic」以及哥白尼「如Conklin的月牙上墨」。在創新方面 Taj Mahal; Alhambra等也都是一時的傑作。在現今所有的鋼筆品牌中Visconti算是最有創意的一家。特別是在限量筆的部分,一直有成熟頂級的作品出現「如Divine Comedy等」。時至今日仍然不停的創新。相對於在原地踏步的德國大廠們,Visconti給了玩家無限的想像空間。只可惜在量產筆部分,個人覺得好像沒有限量筆般的出色,該牌似乎缺少一款經典的量產筆款來貫穿鋼筆市場。很期待該牌的量產經典筆款早日問世。非常值得玩家注意的品牌。

Mabie Todd公司的背景非常複雜,是經由一連串的購併與整合而成。
Bard Brothers於1843開始生產筆尖。而大約於1945年Henry Todd以及John Mabie也成立了為生產鉛筆盒的相關事業。而這兩家公司於1873年成立Mabie, Todd & Bard Co。
1878年左右William Stewart加入公司,並且開始發展鋼筆,在接下來的25年Stewart至少貢獻了20種以上的各類專利。該公司著名的產品 “Swan” 則於1884導入,同時他們的倫敦辦公室也成立,銷售美國製的筆。
1906年Bard離開鋼筆事業而公司也重新命名為Mabie, Todd & Co.約在1908-1909年左右,英國分公司也開始生產鋼筆。
在1915年前後當英國的生意飛黃騰達時,美國的事業卻面臨激烈的競爭。於是 Mabie Todd 決定將歐洲的銷售權賣給Mabie Todd England。於1919,Mabie Todd US整個被賣給英國的集團。而美國的部門則持續生產直到1938。
早期的Swan使用hard rubber以及ornate metal製成的滴入式上墨鋼筆。直到1910年代末期才開始導入稱為 “Fyne Point”的鉛筆。1924年Swan開始導入”Eternal”以面對競爭者終身保固產品的競爭,而賽璐珞的引進則是在1927,這點可以在Enternal的筆款裡看出,早期的黑膠到後期的賽璐珞,顯示著材質的演進。Mabie Todd 也賣中價位產品 “Swallow” 以及學生產品線”Blackbird”。
1932Mabie Todd取得”Leverless”上墨的專利。1936年”Visofil” 上墨也被導入 ,而各式各樣的美麗花紋也備用於Mabie Todd的筆身。
1940年Mabie Todd被賣給Biro Pen Company並且於1957年再次被賣給1957,Bic (France).雖然Mabie Todd的事業結束了,但卻成為鋼筆產業不朽的一頁。http://members.lycos.co.uk/andrewbrooks86/mabie-todd_swan.htm


網路連結
Mabie Todd Swan Pens : 借紹Mabie Todd早期鋼筆的網站,有非常罕見的雕花金銀筆。



Conway Stewart是由Thomas Garner and Frank Jarvis 在1905年所成立的,成立的目標在於製造成為廣大中級市場所接受的產品。Conway Stewart由滴入式上墨的筆開始做,也曾生產按鈕上墨的筆、但生產最多的還是拉桿上墨的型式。Conway Stewart 在英國是第一家製造彩色筆身的公司(1924). 所製造的產品包含難以估計的顏色以及型式。在1930年以後該也如同美國公司一般生產流線型的筆,而公司的業務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後仍持續成長。同時也生產 鉛筆,在1957年也曾嘗試生產原子筆,但最後因產品品質不良而失敗。在1960年後由於Parker 51以及Sheaffer PFM等 的強力競爭,Conway Stewart被迫生產更低價低品質的筆,最後逾1975年宣告失敗。然而公司的名稱以及商標仍然存在,在1990年中葉Conway Stewart又開始生產顏色美麗而吸引人的筆。新生產的筆款多是以老筆為主重新再生產包含58,100,Dinkie等系列。至今所提供的顏色仍然是所 有筆廠中最醒目的。Conway Stewart老筆優良的產品品質以及相對的低價再加上有龐大的筆種可供蒐集,在今日仍有不少的玩家蒐集它的老筆。其中比較為玩家喜愛的包括Tiger Eye, Herringbone以及cracked ice等.而受歡迎的款是包括24,27,58,60以及100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筆的筆尖上刻有DURO。DURO來自拉丁文所代表的便是難以磨 損。而這種筆尖號稱可以終身使用。在CS的筆尖當中算是比較高級的。

另外CS利用Casein來製作筆身, Casein有吸收濕氣的特 性,也因此CS的老筆絕不能浸泡於水中,以避免筆變形。這點在CS老筆的原始說明 書上也特別提到,值得注意。當然並不是指所有的CS的筆都是用Casein,只是就外表而言極難分辨,在不能確認的情況下應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官方網站: Conway Stewart

CS 85 骨董筆

De La RueDe La Rue 是Thomas De La Rue在1813年所創,該牌最早是以生產草帽起家,然後轉入撲克牌印刷,高超的印刷技術不但讓Thomas被尊稱為『英國撲克牌之父』,後來更讓這家公 司佔有了英國的郵票以及信封市場。這牌早期所生產的筆款今日已極難見到,值得注意的是在1895年左右曾經生產了一款叫Pelikan的筆款「與今日的 Pelikan無關」。1905年De La Rue取得對該牌非常重要的上墨系統─Plunger式的上墨。這上墨系統以筆身作為儲墨的容器,藉由推動筆桿內類似活塞的裝置,使得筆桿內外的氣壓產生 差異,讓墨水經由筆尖流入筆桿中。而且經由轉動末端的鈕還能某種程度上控制出墨量而影響到筆劃的粗細。這上墨系統在當時是十分先進,後來這樣的概念更被 Eversharp等美國筆廠所沿用,時至今日Visconti的限量筆也廣泛著使用著這樣的概念。以Plunger式上墨方式De La Rue推出了他的最著名的品牌”Onoto”,據說這名字在各種語言的發音來一樣「應該指的是歐洲語系」。1920-1930年代De La Rue推出了許多的的美麗筆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半透明筆身,讓使用者能看見墨水的使用量。而特別的花色更增加了他收藏的價值。直到今日Onoto的 筆在英國以及日本「據說De La Rue很早便進入日本市場,而這點的可能性應極高,國外的賣家也曾向我表示,日本方面買走了很多De La Rue的筆尖」極受收藏家的喜愛。二次大戰後Parker 51橫掃世界,De La Rue雖然努力奮戰推出流線型活塞上墨的K系列,但仍不敵51。1958年De La Rue決定停止了Onoto的生產以及銷售。一代名筆雖至此走入歷史,但時至今日Onoto仍是玩家不能缺少的收藏。

P.S. 在搜幾資料的過程中 ,發現De La Rue的資料非常不容易蒐集,而早期的筆款更是未曾一見,幾個手上的資料似乎都指向同一個來源。因此如有錯誤也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