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s Talk一直以來在筆記寫了各式各樣關於鋼筆的文章,但在我心底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人與筆的對談。這樣的想法大概在兩年前就有了,但一直無法靜下來好好的寫。這兩年來我接觸了更多的筆,也讓自己的思緒更清晰,我想時候應該到了。

我對一支筆的看法深深的受到第一筆寫下去時書寫的表現所影響。有人說筆好寫就好,但是我認為好寫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件,經過一百多年來的進化,要做出一支好寫的筆已經不是什麼難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好寫只是一個很籠統的形容詞,就像好吃,食物其實也有不同的好吃法,如酸、甜、苦、辣各有其風味。好寫這樣的概念的確讓一般的使用者容易理解,但對一個鋼筆愛好者而言,好寫這種說法是過於簡化的,如果只能以好不好寫來形容一支筆,我認為這樣的玩家是不及格的。所謂的好寫其實就筆尖結合墨水作用在紙上的感覺。所以好寫深受,筆尖,墨水與紙的影響,在其中我認為筆尖的影響是最顯著的。

有人說筆尖是筆的靈魂。所有對筆的真實體驗都是在筆尖與紙接觸的瞬間開始。筆尖除了我們一般所知的粗細以外,還有
材質:k金尖、鋼尖以及鈦金屬尖……等
彈性:有彈性的筆尖鄉對於沒有彈性的尖顯得較軟
乾濕:出墨較小的顯得較乾,而出墨大的則較溼
大小:大尖寫起來會較小尖穩定
滑順:通常筆尖夾痕平整,銥金點經打磨過的尖會校滑順
開放式(149)、半截式(Aurora 88)、包覆式(派克51)、嵌入式(pfm)等差別。
甚至還有書法尖、雙面尖(Parker 180),雙層尖、三層尖以及眼鏡蛇尖等特殊尖。
當我們寫字在紙上的時候其實這些要素會綜合起來給我們一個回饋,而一般朋友統稱這種感覺為”好寫”或”不好寫”。

除了筆尖外還有許多的要素影響著我們書寫時的感受。比如
長短:筆的長短要配合手掌才能達到最舒適的手感。最常見的就是女性用筆都較嬌小。而149對於手掌較小的朋友會是個負擔。
粗細:筆桿的粗細會影響到握筆的感覺,過粗或過細的筆都容易讓人有握不住的感覺。
重量:筆的重量會對使用的時間產生影響,在簽名的時候較重的筆桿會產生較佳的手感,但是長時間使用較輕的筆桿反而不會讓手腕產生疲勞感。
材質:樹脂、賽璐珞、漆、硬橡膠、銀、皮、木頭……等,不同的材質握起來的觸感完全不同。

近二十年來限量筆的興起將鋼筆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筆廠開始利用各式各樣的主題來表現鋼筆。主題表現的適切與否在收藏者的心理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認同。限量筆興起讓筆廠對筆桿的重視超過了任何一個時期。於是各式各樣令人目眩神迷的筆桿設計不停的出現。限量筆的成功與否往往影響了玩家對該筆廠的認同度。

整體說來對鋼筆的感覺是書寫表現與心理感受交錯而成。當我們在書寫時,這些種種的變數化成一種獨特的感受,紙、筆、墨的交互作用經由手慢慢的傳遞至我們心底,書寫的過程彷彿是人與筆的對談,每一支筆所傳遞的訊息都不盡相同,對我而言體驗這種種的不同就是鋼筆收藏最大的樂趣。每當夜裡我最快樂的時刻就是聽著聽鬆的音樂,泡上一壺茶,與我的筆開始對談,享受一個人的狂喜。

Pen’s Talk
Pen’s Talk